螢火蟲復育及甲蟲生態講座活動記實
由華城環境保護基金會舉辦的陸生螢火蟲復育及生態教學課程系列活動已於9月4日舉辦完畢,本系列活動藉由論壇講座凝聚社區內對於螢火蟲復育之共識,並藉由螢火蟲生態、蝴蝶蜜源及獨角仙幼蟲飼養及野放等生態課程,提高本社區居民對於生態保育相關主題之支持度。
系列活動課程日期及項目:
2021/03/13—螢火蟲復育論壇講座,報名129人,出席近百人,經由專家吳博士深入淺出的介紹螢火蟲生態,讓與會者更加了解螢火蟲的生態和習性。
2021/08/14—螢火蟲生態及窗螢野放,在新冠肺炎疫情從三級管制降為二級管制之後,共有16位芳鄰報名參加,針對當天的主角秋螢「台灣窗螢」的生態習性等,由專家講解,並野放陸生窗螢幼蟲480隻於福康公園,預定十月下旬可衍化成螢火蟲成蟲,屆時只要天氣許可,每天晚上日落之後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都可以到福康公園欣賞秋螢飛舞的美麗身影。
吳博士介紹螢火蟲的種類、生活習性,春螢與秋螢的差異,以及網路上對賞螢列出的要點,有些是錯誤的觀念,並指導如何以手機燈光之下賞螢而不傷害螢火蟲,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螢火蟲。
2021/08/21—蝴蝶生態及蜜源植物種植,共有14位芳鄰報名參加,專家說明蜜源植物對蝴蝶及社區生態的重要性,最適合並且最容易「招蜂引蝶」的蜜源植物高士佛澤蘭苗50盆,除讓參加活動芳鄰每人帶回一盆種植在自家院子之外,其餘分別種植在福康公園及華城三路綬草保育區,成長開花後可吸引大量蝴蝶飛舞。
2021/09/04—獨角仙、甲蟲生態及幼蟲飼養,報名23人,共有34位芳鄰出席參加,其中兒童16位,對培育下一代住民對生態認知及保育觀念充分發揮作用。 獨角仙幼蟲50隻,讓每位小朋友帶一隻回家飼養,有興趣的大人也帶回一隻,其餘在福康公園野放,預定明年五月之後會衍化成熟。
吳博士介紹甲蟲與螢火蟲都是幼蟲與成蟲的外貌完全不一樣,獨角仙與鍬形蟲的幼蟲外觀幾乎相同,很難辨認,而兩者的幼蟲飼養有些許差別,獨角仙幼蟲(雞母蟲)性喜腐植土,鍬形蟲幼蟲(也是一種雞母蟲)則性喜腐木,所以飼養時供給的食物及營造的環境也有所不同。
這幾次活動都吸引不少芳鄰參加,可喜的是有許多小朋友很有興緻的參與,這也是社區及基金會所樂見的,希望未來社區及基金會所舉辦的活動,都能有更多年輕一代來參與,將社區生態環境教育向下一代紮根,讓華城未來更美好。
(華城環境基金會執行長林永富)
發表評論
想要加入討論?隨意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