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黃鵪菜,全年開花結果,台灣原生被子植物,別名山根龍、山菠薐、山芥菜、山瓜茶,山刈菜、一枝香、黃瓜菜、黃花菜、罩壁癀、罩壁蟑螂、苦藥菜、黃花菜、山飛龍、山菘菠、土芥菜、野芥菜、野芥蘭、芥菜仔、臭頭苦苴、野青菜、毛連連、黃花枝香草、苦菜藥、日本苦蕒菜、Yaubau(泰雅),常分布於台灣平地至中海拔山區村落、農園、荒廢地、陰溼地、路旁,為全年常見的菊科野花。
黃鵪菜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軟毛,且具乳汁,具有很長的花莖,約20-80公分,花序為頭狀花序,呈聚繖狀排列,花冠由許多舌狀花組成,是菊科植物花的特徵,瘦果扁紡錘形,茶褐色,具白色冠毛,可幫助種子隨風飄揚,到處散播; 再加上全年都可開花結果,所以不論都市、鄉村、山坡、平地,都也常可看到開著黃花的黃鵪菜。
雖然常見,但其功用仍有很多:
1、食用:在早期台灣農村社會裡常被用來當野菜食用。黃鵪菜食用部分為葉,可將葉片洗淨用鹽水浸泡一夜後炒食,也可用開水燙過再沾調味料食用,另外也可當海鮮或肉類的配菜炒食。洗後用鹽水浸泡一夜後炒食,或以開水燙過後沾調味料食用。
2、藥用:全草具有利尿降壓、清火疏肝、解毒消腫及清瘀消水的功效。民間常用來治咽痛,乳腺炎,尿道炎,牙痛,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瘡癤腫毒。
不只在平地,在原住民族的也常使用,泰雅族稱為 “Bunatuoi”,阿美族則普遍稱之為 “Sama”,原住民利用黃鵪菜的方式多為食用,是料理中常見野菜。因具有苦味,故食用前需先燙過去苦味,莖葉煮茶水飲用,以清涼解熱。同時,葉嫩花黃的黃鵪菜也是陸龜的最愛,常被採摘來當作家中寵物陸龜的美食。
在登山客眼中,黃鵪菜也是野外求生的植物之一,不僅可作為山野風味菜餚,更是蛇咬、蚊蟲叮後的急救良方喔!
更多介紹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