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月月刊

12月雙月刊

行動裝置基地台規劃紀實

行動裝置基地台規劃紀實(2023/3/16~2023/10/24) 項次 日期 紀   …

豆豆森林心得分享

第一期上課時,老師鼓勵去撿櫻花種子,我第一次只撿到10粒左右,但在youtube看完林惠蘭的影片後,我走出自家院子,在華城撿到好多好多好多。我不夠高,就帶支雨傘,把樹枝拉下來,將樹枝上及掉在地上的深紫色種子全撿起來。很好的感覺,應該就是「歡喜」。(紀鳳) 年初趁整修房子時,大量斷捨離收藏已久的書,擺飾品,盆栽等。花了不少時間。誓言要開始過減量生活,不再留戀加法的生活。奈何進入豆豆森林班之後,深深地為種子無窮的生命力與變化著迷。…

阿勃勒之復活

阿勃勒之復活 08112023 阿勃勒之復活

從山出發和海做朋友

從山出發和海做朋友  

華城高爾夫聯誼

6月28日(周三)在老淡水(台灣高爾夫俱樂部)舉辦,開球時間為上午11時48分

穿越古今之山林生活

現代人喜歡用手機或相機把旅行中所見的湖光山色、山水美景,以及花鳥蟲魚留下影像,那沒有手機相機的古人呢?他們用詩詞或畫作留下了什麼樣的景致與心情? 華城環境保護基金會在5月21日舉辦了一場〈穿越古今之山林生活:故宮山水生態之旅〉的講座,請到的是擅長用故事與道具將藝術品說的非常有趣的AJ老師(趙天傑)。 這場講座就是從山林開始,由趙老師帶領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古代,看看古畫中的山水美景,尋訪古人的生態環境,山林田野的生活。 也許你曾經前往故宮欣賞鎮館三寶: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范寬〈谿山行旅圖〉和郭熙〈早春圖〉。當時想必是排隊人龍萬頭鑽動的景況吧!看到〈早春圖〉裡群山在雲霧中縹緲,近處的樹枝上冒出了嫩芽,華城的春天也是這樣的清新,空氣中還帶著些微濕潤的氣息。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喜歡爬山的朋友肯定會欣賞畫中的山高水長,鬱鬱蔥蔥的山林。 夏圭的〈觀瀑圖〉,近景是樹林、屋舍,遠處的山峯重重疊翠,畫面留白處是山嵐雲霧瀰漫,這景色你一定覺得熟悉,這幅山水畫就像華城的景色。而文徵明的〈關山積雪圖〉,在整幅畫中有崇山峻嶺,羊腸小道,點出了人的孤獨,感覺像是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但江湖中的一點紅,那渺小的紅衣人,雖然孤獨,大自然的能量或許能給予人些許的撫慰及勇氣。 在古代的山水畫當中,最有故事的山水畫就是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這幅被後世讚譽為「山水畫第一神品」、「畫中之蘭亭」的畫作,為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八十多歲的畫家在畫作完成時把它送給師弟鄭無用保存畫作。之後經過數次被巧取豪奪,輾轉流傳,最後被一位收藏家傳給兒子吳洪裕。他非常珍愛這幅卷軸畫作,臨終時交待家人要火燒作為陪葬,姪子趁他不注意時救出畫作,因被火毀損,畫變成了二幅。〈剩山圖〉現為浙江省博物館保存,〈無用師卷〉在台北的故宮。分離三百多年的畫作2011年6月2日在台北的故宮合璧。 遠山青翠,坡石水岸,溪水流淌,林間有涼亭,亭內有人望著江水,白鵝三二隻,小橋上有行旅者。而下過雨後,竹林裏的細小向上的筍尖⋯充滿了山林中平淡的意趣,我們由畫中感覺到大自然的美好。 從古代穿越回到現代山水,看張大千的〈廬山圖〉,潑墨潑彩畫名山大川,氣勢雄偉,成就胸中的山水。 有山林就有花鳥,古代誰是畫花鳥的高手?宋徽宗的〈臘梅山禽〉,枝頭上相依相偎的白頭翁,多麼優美浪漫啊!宋代錢選的〈桃枝松鼠〉,走在華城步道時,也不時看見牠調皮靈活的身影,原來古代的畫家其實也畫下了華城山居的日常。故宮的名畫裡也有我們生活裏俯拾即是的美。 乾隆請郎世寧畫了知時草,畫裡的青花瓷花盆種的是含羞草,你會想到這種我們生活裡隨處可見的野花野草,正是皇帝宮廷裡的奇花異草嗎? 欣賞故宮珍藏的古代畫作,看古人的山林生活,意想不到與我們華城的環境,草木山林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呢!聽趙天傑老師的解說既生動又有趣,在輕鬆的氣氛中領會東西方及古今畫作相異相似之趣。故宮文物其實距離我們不遙遠,藝術就存在生活之中。 撰寫者:王玲慧 清朗世寧…

「歡樂春聯」後記

                       「歡樂春聯」後記  …

被疫情催生的新生雕塑家

被疫情催生的新生雕塑家 緣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