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課之一:手機構圖與人像拍攝訣竅

手機攝影課之一:手機構圖與人像拍攝訣竅 今年基金會的最後系列活動,三堂手機生態攝影課程,12月5日是第一堂,內容重點是手機的構圖與人像拍攝訣竅,有35位芳鄰參加。閔其慰老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並且以實例介紹,讓參加的芳鄰們在學中做、做中學,實地了解手機的攝影要點,讓手機不再只是簡單的通訊功能,也能是很好用的相機,隨時隨地都可以記錄身邊的影像。 手機內的相機有那些功能?閔老師說,首先要知道怎麼拿手機拍照。 手機拿著拍照時要怎麼拿?單手拿還是雙手拿,拍照時用食指戮、用單手拿,都是錯的。用戮的或單手拿都會讓手機震動而影響拍照品質,正確的是以雙手扶手機並用大拇指按就不會震動到。為什麼拍照時不要震動到很重要?因為在天氣比較陰暗時,相機快門曝光時間會比陽光下長,任何震動都會影響拍照的效果。如何讓手機拍照時不要動到或受影響,是影響拍照效果最重要的地方。 拍照完是否馬上將手放下?當你按下快門時,可能相機還沒有完成記錄影像,至少拍完之後等照片顯現出來,也就差不多等一秒鐘左右,持手機和等拍完這兩個拍照技巧非常重要。 拍照時螢幕可以調亮度。蘋果手機觸到螢幕時出現方形,旁邊有個小太陽,這個小太陽就是調整亮度的地方,一般手機是上下調整,只有三星手機是左右調整。如果拍照時有點暗,就可調亮一些;如果要暗時就調暗。 手機拍照時點在螢幕上,就會顯示出測光的結果,試著調整亮度或暗度,找到你需要的明暗度。測光時是依你想要以那裡做為測光基準,就點在那裡,像是以人為主就點在人的臉上,要以其他物事為主就點在其他地方,這就有如相機輕按快門時會對焦的效果一樣,按在螢幕上的地方就是對準這個地方測光。 在手機螢幕上測光,手放之後就會回歸到原先設定,也可以將此鎖定,只要按螢幕三秒就可以鎖定,就看你是否需要鎖定來調整。但這個鎖定只限於拍照時,如果拍完照去看照片或移到其他功能時,還會跳回原來設定,也就是歸零。較新的手機有曝光補償的功能,覺得曝光不足時就按「+」,如果太亮就按「-」,這種調整不會自動歸零,所以在拍完後要將其復原,否則下次再拍照時,就會有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的情況發生。 雖然手機有閃光燈的功能,但效果不佳,閃光燈可以用,但效果不好不如不用。 在拍瀑布時,如果以相機內建功能,拍出來的瀑布照片較清晰,瀑布沒有綿綿不絕的感覺,可在拍完後叫出照片,在左上角按下選用長時間曝光的模式,就可拍出瀑布綿綿不絕綿花的感覺。不過這個功能如果用LINE傳給別人時,他人接收到的照片是無法顯現這個效果。如果不是蘋果手機而想要有這個效果,可以用「專業模式」來設定想要的拍照元素,也可以達到此一效果。 如果想要拍「銀河」,每年6月到8月可在沒有光害的地方,將手遮住手機鏡頭,手機在偵測到過暗時,會出現指數,點進去可調曝光秒數,至於調至的曝光秒數則是由手機內建功能決定,夠暗才會出現,但此一功能只有蘋果手機才有的夜景功能。其他非蘋果手機,較新的大多都有夜拍模式,可以利用。但拍銀河時一定要無光害,沒有月亮月光,並且沒有雲遮住,在好天氣時可能嘗試,大約在6至8月傍晚6點左右從東南方向升上來,到8、9點時移到上空,此時都是拍銀河的時機。將曝光秒數調到30秒,手機架在腳架上才能穩固不動。安卓手機可用專業模式,光圈調到最大,ISO調到500左右,曝光秒數30秒,也可以拍到銀河。 逆光拍攝人像,背光拍照不同相機會有不同效果,有些臉會自動補光亮起來,有些會將臉美膚,現在多數手機都可自動修圖,不必迷信要買最貴的手機,就看你需要手機的相機有何主要功能,拍人或拍景物,不同手機各有較強功能,就看自己的需要去選擇不同手機,並非愈貴的手機拍照功能愈好,要看你需求的是什麼,重點在那裡。 當然,愈新的手機所含的相機功能愈強,但也不可能常常在換新手機,就可在拍照時的一些技巧來補足。像順光拍照,避免逆光拍攝就是最基本的概念。手機感光元件很小,拍出來的畫質一定比不上相機,因此更要注意在天氣好太陽下順光拍攝。順光的意思是將手打開,只要太陽光不是在前方,不要出現在畫面上,就是順光,反之則是逆光。 如果手機有HDR的功能就將其打開,會自動在逆光拍攝時補光,臉不會變黑而是亮的,本身就有修圖補光的功能。如果沒有HDR功能,無法補光時,乾脆就拍剪影,也是不錯的選擇。 拍攝構圖,井字形三分法是很重要的概念,把重要的元素也就是主角放在左邊或右邊,利用九宮格的線條去擺放你想拍的元素,就是最基本的構圖。當拍倒影時則可以二分法,當然二分法三分法是可以混搭的。 拍照沒有對錯,我們要的是故事,例如一棵樹在主元素位置,有一個人騎著腳踏車,人的位置不同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向著樹來就好像要來到樹的區域,背著樹則代表著如同要離去的樣子,就算是出框面壁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是要表達一個故事,因此表現方式不同,拍照方式就不同。 當手機用超廣角功能時就能對著太陽拍出光芒的效果。所謂超廣角,每支手機相機都有不同的鏡頭,不同鏡頭有不同焦距功能,大部分都是1倍或2倍,還有0.5或0.6,每個鏡頭都有相對應的焦距功能;如果只有一個鏡頭是無法變焦的,0.5是超廣角,1倍是廣角,2倍則是標準鏡頭適合拍攝人像。有些有更大數字則代表焦距更長更遠。拍攝盡量以光學鏡頭,也就是所附鏡頭本身功能拍照,不要用數位鏡頭,拍出來的效果不好。廣角鏡頭邊邊角角會拉長變形,拍半身人像適合用2倍標準鏡頭。1倍廣角適合拍全身。超廣角鏡頭可以拍出星芒的感覺,太陽天之下,以超廣角從縫隙中拍照,就可以有光芒效果出來。 手機拍照適合拍倒影,貼著湖水、玻璃或倒水製造出來鏡面效果,甚至汽車的引擎蓋也可以。手機鏡頭很小,倒水一點點就可以,不必倒太多水。 如何拍人像 拍人像的重點不只是人,而是背景。背景好看人像就好看,拍人像時背景一定要單純,以景帶人,景比較多;以人帶景的話背景一定要單純。拍攝時也要注意構圖,三分法九宮格的要領。取景及構圖做好了,人就好看,而且不管換任何人都一樣好看。如果背景很亂,就改成人像模式拍攝,將背景變成矇矓,以突出人像本身。 (G區…

隨地取材左手香手工皂及葉拓教學活動紀實

隨地取材左手香手工皂及葉拓教學活動紀實   10月29日上午華城下著綿綿細雨,但在俱樂部二樓會議室卻是熱熱鬧鬧,32位芳鄰在陳玉玲及姚秀鳳兩位老師帶領下,氣氛火熱地學習著左手香手工皂及葉拓的製作,看到親手做出來的手工皂及葉拓提袋成果,每個人都意猶未盡地希望基金會能多舉辦這種親子手工體驗活動。   這次活動意外地受歡迎,第一次僅限30個名額在公告之後,不到2小時即告額滿,經向兩位老師爭取到增加20個名額,公告之後15分鐘就報名額滿。不過活動當天可能受到天雨影響,有18位報名的芳鄰並未出席活動,對於無法報名而向隅的芳鄰來說,未能珍惜名額的機會的確有些可惜。   教授手工皂的是多才多藝的陳玉玲老師,家中有特殊罕見病兒要照顧,卻可以學習多種才藝,現在教學之外,也仍繼續進修。除了手工香皂,她也精於飾品結藝設計編織等。為了提前準備材料,玉玲老師光是將新鮮左手香打汁及材料備工就做到當天凌晨3點多,就為了讓參加的住戶們少一點過程中所需花費的時間。而且用的材料全部是天然成分,成本更是化學材料的7倍,為了華城這堂手作課,幾乎是不敷成本付出。   玉玲老師介紹,手工皂製作的主要工具,包括打蛋鍋、打蛋器、溫度計、大小量杯、抹布、矽膠刮刀、小型磅秤,以及裝皂模具(牛奶盒及餅干模具皆可)等。   材料方面則是主要成分(5人份量每人約180克皂液):左手香(汁液223克),以及所需的油品,包含:橄欖油210克、椰子油150克、棕櫚油150克、乳木果油脂60克、蓖麻油30克,以及氫氧化鈉89克,精油12…

原住民神話中的聖鳥

原住民神話中的聖鳥:龐克頭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學名:Hypsipetes…

待在家的日子 - 華特青壯藝術家 甘逸豪

  甘逸豪  簡介 甘逸豪,1988年出生於台灣。對美的認知啟蒙於父母的藝文薰陶,從小就喜歡畫畫,天生對圖像與色彩頗有敏鋭度及觀察力,雖非美術科班訓練,但從高中起一路就讀藝術相關系所,畢業於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現仍在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進修中。他原本的興趣為廣告平面設計,學生時期曾多次入選時報廣告金犢獎;後來自覺個人興趣忽焉由廣告設計轉向攝影的影像創作,對於結合行為藝術的觀念攝影尤感興趣,作品多從自己的感官經驗與記憶出發,反應生活環境的氛圍,同時也將自我認同與存在意識置於作品核心。 甘逸豪從2010年積極投入攝影創作,作品曾獲美國國際攝影奬(International…

樹叢間的綠色小精靈---綠繡眼

華城常見鳥類介紹 樹叢間的綠色小精靈---綠繡眼 綠繡眼屬雀形目繡眼科繡眼屬,在台灣算是常見的鳥類,在華城也是除了白頭翁之外數量較多的鳥種之一。其特徵是身體除下胸至腹部為污白色外,其餘大致呈黃綠色至橄欖綠,眼睛的周圍有一圈很明顯,由許多白色絨狀短羽毛所組成的白色眼圈,因而有「綠繡眼」之名。屬樹棲鳴禽小型鳥類,三根腳趾在前,一根腳趾在後,可緊緊抓牢樹枝,睡著了也不會從樹上掉下來,雙腳在地面上是以跳躍移動,有時用單腳睡覺,是為了維持體溫。   綠繡眼個頭小,體長只有約11公分比麻雀的14公分還小,但嬌小的體型及體色與其活動的枝椏、花、果相對映,顯得相當優雅美麗,早在古代就是詩人及畫家喜歡的創作題材,在古詩詞字畫中出現。南宋詩人方千里《垂絲釣》中有「錦鱗繡羽,難傳愁態顰嫵」、南宋詞人吳文英在《瑞龍吟.德清清明競渡》中「大溪面,遙望繡羽衝煙,錦梭飛練」、南宋知名詞人辛棄疾的《祝英台近.晚春》中也有「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其中的繡羽、流鶯指的便是這種小巧的鳥兒。宋朝吳炳的「枇杷繡羽圖」,更是將其畫得維妙維肖。   台語俗稱「青笛仔」的綠繡眼,這個名字取自他的外觀及鳴叫聲,細細的嘰嘰聲雖不及畫眉鳥,但也算悅耳,繁殖期時雄鳥會站在定點以連續不斷婉囀聲鳴唱以爭取雌鳥的青睞。屬於樹層覓食型鳥類,常見於平地低至中海拔2800公尺的山地闊葉林及針闊葉混合林,很能適應新的環境,在原始闊葉林中較少見。牠們常成群聚在一起,活動於有樹林、樹籬果園、公園、庭院、鄉村等,以昆蟲為主食,也吃花蜜、漿果等,活動快速,常成群由一棵樹一起飛到另一棵樹,飛行時呈小波浪狀,而形成流鶯現象,其鳴聲清脆悅耳,甚受人的喜愛。   綠繡眼非常能適應人類營造的綠地環境,是很典型的都市鳥類。因此賞鳥人將其與白頭翁、麻雀併稱為「城市三俠」。也許你會覺得比起麻雀及白頭翁,綠繡眼雖然常見,但碰面的機率畢竟沒那麼高,為何能和其它兩種鳥兒相提並論呢?只要聽到牠熟悉的叫聲便會恍然大悟:綠繡眼身型驕小、速度快又有綠羽掩護,因此在戶外較難發現蹤跡,但只要認得牠明亮的叫聲,就會發現他真的就在我們的四周,只是我們找不到牠而已。   公園、庭院、行道樹、陽台甚至住家盆栽,不怕人的綠繡眼在這些地方都有機會發現牠們的蹤影,可以說完全演化成與人類共存了。群居的緣繡眼偶爾會與其它小型山鳥混群活動,但卻不會真正的進入天然林中。雖說是都市咖,但綠繡眼還是偏好在有充分綠地的環境生活,在好天氣時常常可以看到三、五十隻的綠繡眼成群在樹林移動。跟其它鳥類一樣,愛乾淨的綠繡眼會在小水池邊洗澡,在平常休息時也會相互理毛,以減少身上的寄生蟲。   綠繡眼一年約可生兩窩,每窩約產二至四枚卵,蛋呈暗綠色,幼雛約在十天抱窩後破殼而出。每年四月到七月他們會在分叉較多的小樹或灌木中以草材、細葉編織精細的碗狀小巢,除了巢體做工精細外,還會用青苔和蜘蛛網等物品裝飾(偽裝)鳥巢外觀,以減少被發現的機會。而幼鳥雖初期需要由親鳥餵養,但離巢後跟著親鳥以及鳥群一同找食物很快的就能學會覓食的技能。   非繁殖期過著群體生活,團隊成員以家族為中心,約7到50隻,流動性頗大,通常由一雄性公鳥老大帶隊,常聽以其宏亮鳴聲調度指揮。   綠繡眼小巧可愛,叫聲好聽,因此在台灣綠繡眼雖屬一般常見鳥類,但目前也面臨了一些生存威脅:台灣在《野生動物保育法》生效後,飼鳥業便被規定不能眅賣列為保育類動物的鳥類。許多鳥店便開始轉鼓吹民眾飼養這種討喜好鳴的鳥兒。有少數不肖業者會非法誘補野鳥來眅賣,因此造成野外族群的生存壓力(綠繡眼雖然不是保育類動物,但來源若是由野外捕獲同樣也是不能眅賣的)。此外也有鳥店會向國外進口其它種的繡眼鳥販售,如果這些鳥兒不慎從籠中逸出與野外的綠繡眼雜交,也會造成天然的基因流失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注意。好在華城環境生態豐富,綠繡眼生存的環境極佳,隨處都可見,根本不需要去捕捉來在家中籠中飼養,讓牠們失去自由自在的生活。     綠繡眼小檔案 中文名:綠繡眼 別名:青笛仔、暗綠繡眼鳥、台灣綠繡眼 科名:雀形目繡眼科 學名:Zosterops…

華城五月天

華城五月天,該是感恩母親、慶祝母親節的日子…偏偏疫情爆發,大家都繃緊神經應付病毒去了!亮麗幾天的花樹們,鋒面來又是一片打趴! 雨季來,但屋簷下的天竺葵還是綻放得笑顏大放;不需強光的海豚花,也躲再樹下可愛得跳躍著…疫情下,平安就好,大家心平氣和…所有人都康健。   【天竺葵】 天竺葵(牻牛兒苗科)是包括約230種多年生肉質的屬,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原產非洲南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打開孩子的另一扇窗 - 熊振凱(Andy)畫展 引言

打開孩子的另一扇窗 20220516

2022年4月16日健行活動記要

4月16日健行活動記要 今年管委會活動組首次活動,與華城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合辦,由活動組規劃健行及野餐活動,基金會本來規劃的認識綬草及觀察野生綬草與保育第二次活動,併入健行活動,植物學專家周順軍老師帶領著超過60位芳鄰健走華格納步道,並沿途講解多樣化的植物生態,之後又到綬草保育區觀察綬草,讓芳鄰們度過一個豐富的知性假期,也認識周邊的植物生態。以下為健行活動沿途講解記要。 紫薇樹又稱為癢癢樹,摸它的樹幹它的樹梢會抖動,看起來像怕癢的樣子。紫花的就是紫薇,白花的稱為九芎。 曼陀羅現在種了很多,因為開花很漂亮,但不管是花還是種子都不可以吃,因為很毒,吃了一點點就可能致命。 水麻有橘色的果實非常美味,它的葉背是白色的,橘色的果實小小的但是非常好吃。為什麼叫水麻?因為它跟水距離比較近,喜歡潮濕環境。 紫珠的花是紫色的它學名叫做杜虹花,開花後長出紫色果實像一顆一顆的紫珠,因此得名,被很多原住民用來治療齲齒,裡面有像檳榔老藤的老葉的效果一樣,有止痛的功效。 筆筒樹是一種蕨類植物,大陸有些地方像廈門有一個地方進去要看千年的植物,其實就是筆筒樹,在大陸很少見,但是台灣很多。筆筒樹生長環境一個要向陽,另外一個要潮濕,生長在地球已經有2億年,是一種樹蕨,皮膚黃黃的是筆筒樹,長得很像不過不一樣,有像裙擺一樣的是台灣梭羅。蛇木其實是筆筒樹的氣生根。 樹蕨有兩種一種是筆筒樹,另外一種是台灣梭羅,筆筒樹的葉子掉下來以後就會掉光,然後原來的地方長出像蛇紋的樣子,因此叫做蛇木。台灣梭羅的葉子凋謝以後還是留在樹上,往下垂就像裙擺一般,這是兩者最大的差別。 水同木一樣是需要潮濕的環境之下生長,它有很特別的一點,果實長在樹幹,是一種幹生果,不用開花直接在樹幹長果實,像無花果,是一種樟科榕屬的植物,果實屬於隱果,大多長在溪谷或是有雨水潮濕的地方。果實可以吃,猴子也很喜歡。 牛奶榕也是一種榕屬,也會長幹生果,剛發芽時紅紅的葉子,後來逐漸變綠。 觀音座蓮蕨是一種蕨類但是不會長成像樹蕨一樣高大,觀音座蓮蕨是因為基部的地方,每一片葉子長出來的地方就像碗公一樣,組成起來就像一個蓮花座因此而得名觀音座蓮蕨。 月桃花一般開花時候往下垂,這棵花是往上長的叫大輪月桃,或叫做烏來月桃。 這個植物的特徵是葉柄會腫起來,叫做山香圓,現在正在開白色的花。 相思樹的原生地在屏東,這一種台灣原生種,看到一片狹長的看起來像葉子的其實是葉柄,日據時代曾砍掉很多樹林改種相思樹,到處都可以活,作為製造木炭的樹種。 這種植物叫做山黃麻,因為長得很快,今年砍了明年又會長得很高,是做木片便當或是木屐的材料,葉柄的基部會歪斜大小不同,所以植物學又稱為「歪基」。山黃麻的種子很多,到處可以散播,斷掉掉下來應該是猴子在採嫩葉吃的時候踩斷的。 桐花每年5月跟11月會開兩次花,早期唐山過台灣的時候很多人帶著桐花到台灣來種,因為它很有用處,種子可以榨桐油,樹幹可以做火柴。桐花在台灣有兩種,一種是瘦瘦的叫瘦桐,一種果實圓滑光滑的叫光桐。瘦桐又叫做千年桐,光桐又叫做三年桐。 構樹又叫做鈔票樹,我們鈔票上面的材質就有構樹的纖維,使得鈔票不容易破裂斷掉。構樹也是梅花鹿最喜歡吃的植物,所以他也叫做鹿仔樹。 這種植物叫做魚藤,以前很多原住民用這個來做網子捕魚,它含有一種氰化物,是有毒的,但是沒有像曼陀羅那麼毒,魚碰到只會暈倒。 川七是一種可以吃的植物,它的嫩葉摘下來以後加麻油、加豬肉炒起來很好吃,也是一種中藥,它的不定根摘下來一段就可以種下去很容易長出來。 這種藤類植物叫做風藤,跟檳榔那種老葉的老藤是相近的,是一種胡椒科植物。     颱風草的學名叫做棕葉狗尾草,因為外型長得像棕櫚葉一樣所以叫做棕葉狗尾草。坊間稱為颱風草因為它的葉子上有一摺兩摺的可以像預測颱風來襲的次數,這是誤傳的,沒有科學根據。 腎蕨在氣候乾燥的時候,葉子葉片會脫掉,環境太濕的話會從白白的地方把水分排出,它的根部會有儲存水份的水珠袋。 在走完華格納步道之後,仍有興致的芳鄰,又到綬草保育區觀察野生綬草,這片華城獨特環境下孕育出來的野生綬草區,每年都長出大片的綬草。這種台灣最小的平地原生蘭花,雖然小,但是在每年清明節前後開花,數量逐漸減少,是受到保育的物種,值得我們好好保育。   華城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

認識綬草野生綬草觀察與保育活動紀要

認識綬草野生綬草觀察與保育活動紀要 在清明節假期過後的週末,華城環境保護基金會邀請植物學專家周順軍老師,在4月9日舉辦一場認識綬草野生綬草觀察與保育活動,雖然參加的芳鄰不多,但是在周老師帶領之下,不但認識綬草,而且沿途也介紹了不少的社區植物。以下為當天活動的摘要內容。 綬草是清明節限定版,小小的綬草(不到15公分高)清明節時期開花,從西伯利亞、日本到台灣都有,這種植物要好的草皮,如果噴農藥就會長不出來,台灣跟中國各地都很容易把它拿來當中藥,因為它的根部像人參一樣,開花的時候像龍盤柱一樣,所以也叫做盤龍參,也叫清明草,因為在清明節時候長出來開花,可能你家的草皮也有,但是因為沒有見過或是沒有注意都不會去重視它。 綬草在其他地方越來越少,因此非常珍貴,但是在華城因為環境得天獨厚,長了很多,我們更應該要珍惜。周老師建議管委會對綬草生長的地方要保護,像大安公園或是花蓮農改場都有特別在培養綬草,不過數量都沒有華城這裡這麼多,希望在綬草開花前及種子掉落前(約二月下旬到五月中旬)都先不要去割草,讓綬草可以順利繁衍,每年都可以好好開花。   綬草在三、四月的時候會長出花軸,開出的花雖然小但是非常漂亮,像是蘭花一樣。雖然它還不會瀕臨絕種但是應該要受到保護,它其實就是一棵小小的蘭花,有一首歌歌詞提到「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說的就是綬草。它是屬於瀕危植物列為國際受保護的物種。   綬草從開花到結果差不多要兩個星期時間,而且他的花期很短,開花後馬上授粉,之後會結果,裡面有小種子成熟之後就可以噴出來,掉到草皮以後也會長出小的綬草。秋天的時候可能連葉子都沒有,第二年才會再長出來,清明節之後就會自己長出來告訴你我現在正在這裡。綬草的蘭花清香有人把它做成綬草防蚊液。   綬草的花是粉紅色,有白花非常珍貴,因為它是一種變異性的花,華城這邊非常適合它的生長,因為要有陽光而且要有很好的草皮環境。 台灣有三種綬草,一種就是綬草,另外一種是義富綬草,另外一種叫小花綬草。綬草最多,分布在台灣也最廣,數量最多也最常見。義富綬草跟小花綬草數量比較少,可遇不可求,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才會有。外來種有香港綬草,已經有歸化的情形,北美綬草在芝山岩有看到,但是人為種植的外來種。義富綬草的花全部都是白色的,葉片比較寬。小花綬草花就是比綬草更小。綬草全世界有25種台灣就佔了3種。 綬草一定要跟野生的草一起種,這樣它的益生菌才會共同生長,而且需要陽光,根部要潮濕。每年秋天到隔年春天是綬草休養生息的時期,這時看起來跟一般的草一樣,如果沒有施肥,只靠草皮營養不夠,隔年就可能長不好不健康,要施肥可施葉肥或是一般的花肥都可以,腐植土也可以增加營養,讓它隔年長出來的葉子較寬較厚,植株就會比較健康。如果自己家裡無論是庭院或是盆栽種植,也要注意營養及日照。 看完綬草之後,周老師在沿途也教導芳鄰身邊的植物。像現在治療新冠肺炎的一種藥叫「新冠一號」,成份之一是魚腥草,在我們華城到處都是。曬乾之後煮茶喝可以抗病毒,增強免疫力。不過新鮮葉子搓一搓會有很腥的味道。魚腥草已經證實可以防輻射污染所以它的應用越來越多,金銀花是天然的抗生素,加一點芳香萬壽菊泡茶非常好喝,又可以增強免疫力。仙人掌也是一種可以對抗輻射的植物,可以放在辦公室和室內,吸收輻射的波長。 毛茛和酸模、羊蹄這些都長得比綬草還高,會影響到綬草生長的情況所以要先把長得比綬草高的這些植物先割短割掉。艾草跟山芹菜差別在艾草葉背面是白色的,酸模和羊蹄都可以吃,但是並不好吃,毛茛不能吃因為有毒,早熟禾也不能吃它會讓你發汗。 水杉和落羽松的分別,水杉整棵樹是葉頂尖尖的,葉子則是對生的;落羽松原來就長在沼澤的,它的根會長出膝跟,落羽松的葉子是互生的比較細,兩種在冬天都會落葉。落羽松的膝根長出來會破壞水土,甚至穿破水管,不能種得離房子太近。落羽松的外形圓圓的不像水杉是尖尖的頂,看起來比較好看所以比較受到歡迎。 鳶尾花有巴西種跟日本種,不要摘來吃因為有毒。並不是名字後面有菜的都可以吃,不能這樣分。 酢醬草有紫花和黃花,紫花不結果,靠底下的根莖繁衍。黃花會結果,在種子長出來以後會從袋子裡面蹦出來,靠這樣繁衍。 活動後記 綬草需要很好的生長環境,雖然華城有很好的環境,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專區來做園藝式的培養,好好把綬草養大養好,這樣子就能生長得更好。如果是靠野生環境草皮生長,營養不夠好,不會長得太好。 華城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