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地到餐桌 - 專訪清境高山蔬菜 黃星壬

星壬於14年前(2008)開始從農,跟在清境農場將近40年的岳父學習茶葉種植、製茶及批發事業,之後見證了2011~2015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茶葉是陸客熱門伴手禮,許多果農爭相改種茶葉,有風險意識的星壬建議岳父開始兼種高山蔬菜轉型,增加現金流,因而減低陸客不來後的衝擊。目前23甲農地維持菜園茶園二比一的規模。 2010年星壬(南投縣青年農民)在仁愛鄉農會的推薦下開始在希望廣場擺攤,2012年經華城攤商引薦來到華城假日市集,初期在華城展售茶葉,慢慢地培養的一些愛喝茶的住戶,因緣際會下住戶去合歡山爬山,順便來參觀茶園,發現除了茶葉還有種植一些高冷蔬菜,建議可以帶來分享販售給華城的住戶,初期蔬菜品項非常有限如高麗菜、櫛瓜、靑椒、老薑⋯等,這幾年來逐漸增加蔬菜種類,再加上少數不適山上種植種類當季蔬菜如洋蔥、西洋芹、辣椒等,從小農市集認識的青年農民批入,讓住戶有多樣的當季蔬菜選擇,青農朋友們多一個地方銷售,製造雙贏局面。目前品項多樣化已足以滿足華城住戶一攤購足。   星壬的蔬菜皆採友善耕種,礙於法規,原住民保留地無法申請有機及產銷履歷證明,新北市農會管理的希望廣場農夫市集有嚴格的品質管制措施,每週都會抽驗各攤位以確保食品安全,目前為止星壬的攤位持續維持優良記錄,因此得以穩定在希望廣場每月擺攤一至兩個週末。   為維持蔬菜的鮮度,葉菜類通常是在週五下午採摘,接著由菜車運送北上,星壬在週四晚上先從清境開車3個半小時到楊梅與妻小團聚(考量孩子的就學,目前妻子梁佳屏與三個孩子住在楊梅娘家),於週六凌晨在高速公路交流道跟菜車會合取貨,接著全家五口一起將菜載到華城假日市集擺攤。所以在華城兩天的週末假日擺攤也是一家五口的團聚時光,常見媽媽在忙攤位,小孩也會當小幫手,例如包菜、幫住戶提菜到車上。 星壬特別推薦幾款熱賣蔬菜: …

APPLE(梅紹亭)的烘焙世界

/
(原刊於109/12, E-52張蕙芳) 蘋果的父親是…

走逛華城小市集

/
(原刊於109/8, E80王業鼎) 很多人到歐洲旅行,都會到市集逛逛。歐洲的市集仍保留中古世紀的傳統文化,鄉村小鎮的農夫假日時,會把他們平日種的蔬菜、水果,或是自行煙燻的伊比利豬肉、香腸、手工麵包、起士等,拿到市集來賣。大部分的市集都以教堂的廣場為中心,一方面歐洲到處都有教堂,另一方面也只有教堂才有廣場,而且也是個社交場所。後來市集越擴越大,不只水果蔬菜,各式的手工藝品、布料、畫作琳瑯滿目,甚至會封街,好不熱鬧。 大約11年前社區俱樂部整修完成後開始招商,除了固定的餐廳、便利商店、美容院以外,就期待像歐洲小鎮的市集一樣,請農民假日來社區販售自己種的菜。想一想,前一天摘下的青菜,第二天就到社區市集的攤桌上,是多麽的新鮮、多麽幸福。而且,住戶也可藉由市集交流,彼此相互認識、關照,活絡社區。  當時就是在這種理念下,由前主委呂熙莉透過介紹,找到在北平西路希望廣場的宜蘭菜農周子雲、朱修珍夫婦,邀他們週末到華城加入市集。11年來每個週末從未間斷。周太太說,他看到有些住戶的小孩,從國中、高中、到大學畢業,吃了10幾年他們家的菜,一方面很感動,一方面覺得很有使命感菜要種好。所以,他們堅持自己種的菜百分之百沒有噴農藥。周先生在宜蘭的田地有兩千多坪,種了各式的季節蔬菜提供給我們社區住戶。 我常常看到周太太,不厭其煩跟住戶介紹如何烹調食物。有一次就聽到他跟住戶說:先將薑蔥切成細絲放在盤子內的魚上,然後把櫛瓜切成塊狀,跟豆腐一起放在魚的兩邊,再將盤子放在傳統的炒菜深鍋內,盤子下用雙筷子架著,加水不超過盤子,蓋好鍋蓋清蒸大約12分鐘,起鍋前再加些米酒,沒有腥味,爽口無比。 緊接著,楊家訓先生也加入市集行列,專賣水果。一箱箱各式新鮮水果、各種顏色,選擇性高不亞於山下的市場。「社區很多住戶,常常整箱水果帶走,好大氣又乾脆」,楊先生賣了好幾年水果的心得。楊先生通常清晨三點起床,就到果菜批發市場,挑選最新鮮品質好的水果。他盡量挑無毒不噴藥的水果,尤其是在溫室成長,不受天氣影響,品質比較好控制。 賣滷味的彭雲正先生,也在我們市集將近十年。小小的一個攤位,該有的滷味都有,而且處理得很乾淨很吸睛。彭先生說他的滷味都是自己滷,都用很好的醬油,而且絕不加色素不染色,吃起來比較天然。他也稱讚我們住戶水準很高,環境也很單純,不會像傳統市場或夜市比較亂。每次走到那裡,香氣十足,明明晚餐已經想好要做什麼菜了,還是忍不住買了滷味,回到家就可立即滿足口慾。 滷味攤的旁邊就是黃興壬先生的高山蔬菜。每個禮拜六清晨,黃先生都會從自己在清境農場種植的高山蔬菜,載下山直接到華城。單程就需要三個半小時車程,所以黃先生也會將老婆、三個小孩一起載來。夫婦兩人招呼住戶時,小孩就在休息室寫功課。下午,住戶比較少的時候,黃先生就會帶著小孩去打羽毛球,增進親子關係,也讓小孩運動。黃先生種植的高山蔬菜,以高麗菜、大白菜、小黃瓜、四季豆、櫛瓜為主。問他為什麼會選擇華城?他說,剛開始也是透過希望廣場,經由介紹到華城市集。黃先生很喜歡這裡的環境,寬廣又安全,很適合小孩子跑來跑去。而且他發現,這裡的住戶都很客氣,很多做生意的也常常會跟他傳授行銷經驗。就這樣,一待下來也四五年了。 再往裡面走,就是大家熟悉的OK便利商店。邀請OK設店之前,當時是先與7-11統一超商談,他們也很認真的上山評估。那時候的理想是,如果Seven同意上來,我們再邀星巴克,整個社區的生活機能就很完整,而且很有高級社區的質感。事與願違,統一超商評估後擔心虧本太大,就此作罷,我們才找到OK。 剛開始前幾年,OK確實不賺錢,營業額還排到全台OK倒數第三。已經在OK八年的黃昭聰店長說,讓他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有的高中生康橋畢業後出國唸書,回國帶女朋友回來,感覺都變了,長大好多;有的住戶搬下山工作四、五年,結婚後又搬回山上,看到黃店長,很驚訝「你還在?」。一句話,讓他感覺很窩心。可能他也沒想到,住戶看到他也覺得很親切、很溫馨、很有安全感。不過,黃店長還是希望大家能多消費,他才能為大家服務。可能還有很多住戶不知道,如果你有訂冷凍食品送到管理中心,警衛就會請OK存放在OK的冷凍櫃,這就是華城富有人情味的服務。 美容院的游琇美,是市集最久的店家,二十幾年前在俱樂部改裝前,就已經在華城開設美容院。他說他也是靠著老主顧的長期支持,才可以撐那麼久。有的住戶甚至從學生時代,就在琇美那邊理髮。琇美也看著他們長大、結婚、懷孕、生子,二十幾年來,從小剪到大,從年輕剪到老。不過,琇美也坦承,現在年紀大了,體力大不如前,希望住戶採取預約式,讓他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最後加入市集的店家,是在主委劉邦能的力邀下,開幕不到兩個月的Jo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