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終點_簡單快樂的幸福華城

作者:高欽美

有多久我們沒有在一起吃飯了?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我相信大家應該都多多少少感受在防疫規範裡,人與人的距離被迫地被加大,縱使我們不願意。同時間,也讓我更意識到,在社區裡能成為鄰居,在家裡我們習以為常的相聚既然是那麼的難能可貴。也因為疫情,我更認識到社區裡有個餐廳能成為我們共好共食的聚所是一個需要一起維護與創造的新華城文化。

海真私房菜是我一直都覺得很地道的眷村菜餐館,當初知道他要來山上經營,加上在扶輪社裡對海珍的了解,我心情上是開心的,卻又怕她受傷害。畢竟華城餐廳的更迭,這麼多年來,我們都是看在眼裡的。五月雪崩式的疫情發展,更是對原本經營就捉襟見肘的餐廳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現在的我退休了,也參與了管委會委員的角色,有更多時間思考餐廳對我們華城社區的意義是什麼?如何面對一間在封閉式社區裡以傳統商業模式下有生存困難的餐廳?我花了點時間了解與陪伴者海真面臨的困難,俗話說怕熱就不要進廚房,在與海真合作,與在廚房裡當便當義工這些時間裡,我們互相都更了解了彼此,讓餐廳熄燈的想法,我看見的是被疫情擊垮的孤單,與社區裡人情味的凋零。所以我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個危機成為一個我們華城共好的契機。提出一個想法是能讓我們的華城餐廳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共食廚房,以簡單與快樂為主題的『共食』概念。需要我們華城的鄰居們一起合作來共同創造這種簡單與快樂的共食藍圖。

快樂共食是一個讓我們銀髮生活能有一個凝聚共識的交流平台。共食對於一個在老齡化的社區來說有什麼更積極的意義是這裡希望大家能提出想法與交流的。以目前來說, 請教過里長後,發現在華城約六百多戶中,有著三分之一的人口超過六十五歲。而華城餐廳作為一種除了商業經營外,能引導銀髮族出門,一起吃飯,支持彼此的平台是這共食概念裡最大的意義。

我們可以想像,鄰居們把家裡自己種卻吃不完的蔬菜水果捐出來給餐廳來加菜,以無菜單料理為出發點,選主菜,不選配菜,以類似套餐的精緻小巧方式呈現,以減輕餐廳沒必要的備料壓力,也提供了每次吃飯時的菜色多元性。不定時開設料理,醃菜,醬料,麵食,等課程,擴大增加社區交流平台。用儲值的方式以解決餐廳收入不穩定的問題。提倡,自己一個人時,來餐廳吃吧,你自己帶的蔬果,我們幫你煮。家人回來看我時,來餐廳吃吧,把洗碗的時間留下,回家喝酒聊天。老伴生病了,我們幫你送飯,來通電話,餐廳就是你家廚房。

簡單的說,我們是不是能夠讓華城成為一個幸福的銀髮社區,共好概念的共食計畫是我們可以一起嘗試的第一步。

2 回覆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