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楓香,2月-3月開花,11月-來年1月變紅,可藥用、食用、觀賞、工業用,屬於原生被子植物,又名台灣香膠樹、楓仔樹、楓仔、香楓、白楓、白膠香、雞楓樹、雞爪楓、靈楓、大葉楓、香菇木、路路通等,就考古學的角度來看,楓香屬是美洲、亞洲古老化石種的後裔,在臺灣常分布於海拔2,650公尺以下之地區。由於溫度的改變,楓香葉片內的花青素(紅色)、葉黃素(黃色)就會取代了葉綠素,溫度越低,時間越久,紅、黃葉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因此每年冬天東北季風寒流吹襲而至,就將楓香吹出了楓紅,美不勝收!
文獻記載,楓香全株均可入藥,其樹皮、葉子及根部味辛、微苦、氣香,具有去風濕、行氣、解毒之活性。民俗藥物學中用於治療風濕、感冒、急性腸炎與消化不良等問題。楓香成熟的果序(蒴果長成的圓球)在中藥材被稱為「路路通」,《綱目拾遺》就提到「楓果去外刺皮,內圓如蜂窩,即路路通」,有祛風活絡,利水,通經的功用。
還有,楓香、楓樹常被混淆,其實兩種是完全不同的科屬,最大的不同點是,楓樹的葉片是對生,果實是翅果; 楓香葉片是互生,果實是具有芒刺的圓球形蒴果; 楓沒有香脂,楓香有香脂。楓香的樹幹在受到外力損傷時會自然分泌出一種帶有芳香氣味的楓香滲出物(Exudates),楓香的滲出物則歸屬於滲出物中的Balsam(香脂),在香料工業上是一種品質良好的定香劑,傳統中藥學上認為具有解毒、鎮痛、止血、生肌等功效。
在原住民生活裡,楓香也是很重要的自然資源,木材是很好的香菇椴木用材,也是建築房舍的材料;據說布農族播種小米,也是以楓香落葉為準,落葉後就可開始播種,出芽後就不可再播種了。有趣的是,楓香的嫩葉還是飛鼠喜愛的點心喔!
更多介紹 More information